评“《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第165卷”
发布时间: 2019-12-23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95

评“《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第165卷”

化工学院  吴锦华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第165卷是收录关于通过毒理学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方面成果的综述性论文的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丛书总共分为三类,除《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外,还有《环境污染与毒理学公告》及《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档案》。这套丛书广泛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历年来有价值的论文,具有论及面广,所论问题深入细致的特点。该套丛书出版的原因、作用、范围、对象及风格如下:

由于全世界的科学界、工业界及政府部门对异型生物质在食品、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路径的关注,目前,该领域的出版物已确立了三个明确的方向:⑴综合性的评述;⑵研究论文及进展报导的迅速出版;⑶档案性文献汇编。这三类国际性出版物的汇编建立了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其作为热门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综合了环境污染物和毒理学。该系列丛书是特别为毒性化学品方面的各类文献收集作准备的,涉及的方面有食物、饲料、家庭与娱乐及工作环境、家禽、野生动植物及人类自身。另外,全世界已开展了大量工作来评价释放到地表的化学品的属性、存在、数量、归属及毒理学。这些显著的新热点导致了必需有一套内容清晰的权威性出版物,在这里可以查找到世界范围的最新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是由科学与相关的辅助性法规综合而产生的。研究者与立法或行政管理的顾问由于没有时间浏览日益增多的技术类出版物,它们包含了关于当前职责的重要论文。更进一步说,这些个人需要由细致而全面的评论提供背景知识和确保能够获得最新信息,而这一切仅需最少量的文献查询工作既可。类似地,当科学家开始专注于某一新问题时,就要求收集所有跟该问题相关的文献,以及迅速发表新的研究进展或重要的实验细节,还要把研究发现告知其他研究者以便修改他们自己的工作,最终为与形成档案有关的出版提供全部的相关数据和结论。在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方面,所有的关注和职责被明确地以统一的、紧凑的、及时的出版物形式发表,即Springer-Verlag三项一组的形式,如下:“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述”,其收录了关于通过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方面的成果的评述性论文,第一卷开始于1962年。“环境污染与毒理学公告”,是为了迅速出版在大气、土壤、水、食品污染以及工艺和其他关注于毒物在整个环境中的产生、存在和影响等方面的显著进展和发现进行的简短报道,1966年出版第一卷。“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档案”,收录了重要而全面的论文,其强调并描述原创性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工作,该工作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科学特征相关,第一卷出版于1973年。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丛书是基于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人们的认识及解决环境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对分工越来越细的环境问题进行追踪,主要紧密关注和比较那些需深入研究的化学物质,为各类专业读者提供在涉及整体环境中化学污染这样的尤为重要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致力于提供关于异型生物质在环境各领域的全面而简要的、评述性的综述,包括研究领域及最新进展和哲学意义,这些综述从普通到特殊,它们处于以下学科的交叉点:分析化学及其方法论、生物化学、人类及动物医药、立法、药理学、生理学、法规、毒理学,还特别涉及农药及其他食品添加剂问题的食品技术中的某些事件。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评论》第165卷收录了三篇论文:⑴野外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的中试,⑵用蜥蜴污染指数进行生态危险评价,⑶蚯蚓的生物标示物作用。

论文一“野外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学的中试”详细论述了国际上通过设计构建中型的人工水生生态系统来开展生态研究工作,同时发展和验证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作为生态工程前沿领域,这样的模型生态系统迅速证明了能够为化学品的归属和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该模型生态系统提供了条件来确定毒性物质的对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并调查了在既定条件下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的反应,使得该方法成为生态毒理性评价传统方法的突破。该篇论文介绍了中型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生态系统原始成分的基本要求、有机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培育的各个阶段、实验内容和目的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意义等。

论文二“用蜥蜴污染指数进行生态危险评价”论述了由于爬虫类生物在生态网络的显著位置、食物链上的特殊作用及生态过程的重要功能,因此利用爬虫类的蜥蜴来完成生态毒性评价和研究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意义。该论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论文及方法,提供了大量蜥蜴实验数据:有机及无机毒物的残余、转化及生物积累数据;有机和无机毒物及放射性致死及半致死量数据,分析了目前工作的进展以及欠缺。该篇论文是近来最全面综合地提供环境污染物对蜥蜴的影响及积累相关数据的论文。

论文三“蚯蚓的生物标示物作用”是基于蚯蚓的庞大数量和作为土壤结构以及陆栖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分解的极为重要的生物体,而开展的广泛利用蚯蚓进行土壤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工作的综述。蚯蚓受化学污染的影响从而产生生物反应,由此作为生物标示物已成为环境毒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该篇论文通过受化学污染后蚯蚓DNA的改变、金属硫因和其他含金属蛋白、维生素酯酶及其他酶变化、能量储备变化、溶酶体膜构成、免疫功能变化、精子质量变化、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病理变化、行为变化多角度来描述蚯蚓作为生物标示物的显著作用。该篇综述是承担的欧洲BIOPRINT II项目工作中的一部分,此项目部分受欧盟环境研究项目第ENV4-CT96-0222号资助。

本书馆藏索书号:X5 W268/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