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facial Science》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 文飚
《Interfacial Science》是由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于1997年出版的一本新书,中译名为《表面化学》。这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化学”丛书中的一本,由M.W.ROBERTS主编,共有302页,十一章,现将其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用化学方法沉降获得的络合氧化物外延膜中的固-固界面
这是一篇印度学者的论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告诉读者怎样利用不同的方法沉降获得的氧化物体系来得到具有良好界面性能的单晶膜。并着重介绍了一种方便的方法,既高温分解成雾状,给外延膜以重要的氧化物。
第二章:固体主-客体系的表面化学
这是一篇英国学者的论文。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固体包含体系的一些表面性质,如化学反应活性、分子间的电性、结构的定型、催化性能、手性和磁性。
第三章:与氧化物催化剂相关的金属氧化物单晶体的界面科学
这是一篇日本学者的论文。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单晶体的界面性质的一些研究方法测试手段。
第四章:金属表面氧的状态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在金属表面氧的状态,如吸附,离解等。搞清这些对选择氧化时的催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固体表面金属基团的化学反应性能
这是一篇俄罗斯学者的论文。作者研究了几种金属在固体表面的催化反应性能,从电子和结构性质。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表面科学和催化剂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到设计新的催化剂。
第六章:表面束团的动力学
这是一篇意大利学者的论文。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诸如晶核的形成,膜的成长等一些现象,给读者以一定的启发。
第七章:超高真空银和电解质银的高放射性电子的表面反应
这是德国学者的论文。本文介绍了热电子的定义,产生,表面光学性能和它的电化学反应等知识。
第八章:表面和界面的计算机模型
这篇文章通过一些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在无机表面化学领域中现有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范围和局限性。同时这种方法也为描述复合物表面的原子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第九章:用反射的各向异性对表面的动态研究
本文揭示了直接监视动态表面过程中反射各向异性的重要作用,并且强调了对表面进行动态研究的优点,这是传统的表面科学研究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第十章:高聚物表面的等离子化学
高聚物表面的等离子改性可以用来改善许多表面性能,诸如润湿性、粘附性、电导性、反射性、阻气性、耐磨性和生物适应性。在分子水平上详细理解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最终工业上的用户在宏观上优化经等离子化处理的高聚物的表面性能。
第十一章:新物质和界面的产生:金属-有机化学品蒸气的沉积
这篇文章展示了准备新的物质时怎样的一个原则路线。作者尤其强调了表面的晶格结构的重要性,以及金属-有机化学品蒸气的沉积这项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丰富,在很广的范围内覆盖了界面化学的最新的发展状况,包括高聚物表面的等离子化学、氧化物和金属束的化学、表面的动态分析、束团的动力学、金属表面氧的状态和表面与界面的计算机模拟。
图表多,全书共有157幅,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同时本书也有很多表面科学领域中比较前沿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因此本书不但适合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能给此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以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馆藏索书号:O647-11I61
2016 © 版权所有 · 中国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 改版日期:2016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