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Basis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书评
发布时间: 2019-12-10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40

Molecular Basis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书评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朱明军

由匈牙利Esther Forgacs Tibor Cserhati 编著的《Molecular Basis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色谱分离的分子基础)1997年由CRC Press出版发行。该书由三个部分组成:色谱中的吸附现象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其中液相色谱是本书的重点。现将该书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色谱中的吸附现象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气相色谱中的吸附现象

.液相色谱中的吸附现象

A.洗脱液组分的竞争性吸附

B.分析物的竞争性吸附

C.色谱中的分子力

1.离子间相互作用

2.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3.离子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4.氢键

5.范德华力

a.永久偶极间相互作用

b.永久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c.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6.憎水作用

第二章.气相色谱

.基础知识

.-液色谱中保留和分离模型

.吸附边界效应对保留行为的影响

.-液色谱保留的术语和它们与分子参数的相关性

A.保留时间

B.容量因子(分配比)

C.Kovats 指数

D.Takacs保留指数

E.其它术语

.溶液参数保留关系的应用

第三章.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A.吸附和反相薄层色谱的原理

B.吸附薄层色谱中分离的分子基础

C.反相薄层色谱中分离的分子基础

.高效液相色谱

A.基础知识

1.吸附高效液相色谱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3.保留确定

4.柱的发展

B.正相高效液相色谱

1.二氧化硅载体

a.化学方法

b.同位素置换方法

c.分光光度法

2.二氧化硅的化学特性

a.-碱特性

b.硅醇酸度

c.水吸附和解吸

d.水溶液

e.大小

f.表面积

g.空隙

h.表面积和空隙之间的关系

i.表面硅醇和极性

j.碳含量和键密度

k.色谱化学和物理要求

l.正相色谱的应用

m.亲硅醇相互作用

n.硅醇效应的减弱

o.离子相互作用

p.二氧化硅的反相特性

C.反相色谱

1.反相色谱中溶剂-固定相相互作用

a.液相色谱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保留

b.反相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影响

2.烷基结合的二氧化硅相

a.键合相烷基链长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b.烷基键合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

3.反相液相色谱聚合物柱材料

a.聚合物填充物的选择性

b.聚合物凝胶的立体选择性

c.流动相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d.孔状结构对色谱特性的影响

e.聚合物结构对极性化合物选择性的影响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的选择性和保留与相互作用

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定量的结构-保留关系

6.色谱中的憎水性概念

7.RPHPLC保留系数和1-辛醇-水分配系数间的相关性

8.金属鳌和物在液相色谱中的相关分析

9.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模型的有效性

10.QSRR方程的物化意义

11.RPHPLC中保留方程的S指数

12.RPHPLC中功能基对分析物保留的影响

13.RPHPLC中各种物化参数在色谱保留数据评价中的作用

14.RPHPLC中两相的研究和特性

D.石墨碳色谱柱材料

1.碳柱的憎水性

2.碳柱的立体选择性

3.多孔石墨碳柱的保留强度

4.PGC柱中有机溶剂的洗脱强度

5.PGC柱的保留行为

6.PGC柱的应用

E.其它金属氧化物担体

1.锆化学

2.锆的纯度

3.锆的化学稳定性

4.锆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a.动态化学修饰

b.永久化学修饰

c.物理筛选

5.液相色谱氧化铝担体

F.RPHPLC故相材料

1.供体-受体类型键合固定相

2.新型RPHPLC相憎水性的确定

3.涂抹环状糊精的氧化硅柱

色谱技术是分离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各种关于色谱分离理论和实践的书出版了不少,但是,关于分子结构特性在色谱分离和保留中的准确作用的专著还未见出版。该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作者Esther Forgacs Tibor Cserhati均是多年从事色谱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者,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该书着重介绍了色谱分离的分子基础,读完该书,读者能够对色谱分离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色谱分离方案的确定也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理论性强是该书的一个特点,同时该书对于指导具体实践也有很大的帮助。该书可以说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总结,读者可以从书中获得很多新的知识。

该书适合于从事色谱分离的科研人员及有一定色谱分离基础的大专院校学生阅读。

本书馆藏索书号:O658 /F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