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
发布时间: 2019-12-12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58

评《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周世水

《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Non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in the Evironment>)是由Rita R. ColwellD. Jay Grimes两位海洋生物科学技术研究专家共同负责收集相关资料文献编写而成,于2000年由美国ASM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本论文集是由多位专家分别撰写的18篇专题论文组成,全面地探讨和总结了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的最近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对本方向研究给出了全面而准确的概括。所选录的每篇论文都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供读者学习查阅使用,而且本书还有编者给出的序言和索引,给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由于本论文集的前沿性,许多人并不很了解,因此编者在序言给出了本书进行研究的意义和所选18篇文章的内容概述,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判断是否阅读本论文集或其中哪部分更值得阅读参考。编者首先综合提出本专题研究的目的是因为在20年前发现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在环境中并未灭绝,而且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它能转变成为具有生长活性和繁殖状态的菌体。直到1987年才提出静息细胞的概念,并且表明这种现象并非霍乱弧菌所独有的特性,同样这种特征还存在于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ditis)、宋内氏痢疾杆菌(Shigella sonnei)等许多微生物菌株。这些栖息在陆生、水生环境中难以捉摸的存活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将会极大受益于农业、医药、环境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在微生物研究方面具有前沿性,值得深入探讨。

本论文集具有专题性强、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本书第一章首先概论了静息细胞,即环境中存活但不能培养微生物的有关术语和研究的简短历史,使读者对此有一个概括性认识。接着在第二、三章对环境中对非培养微生物的组织形态和土壤、地下非常小、占主要地位但不能培养细菌的本质展开详细讨论,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以前的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是不能对存活但不能培养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类的,只有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有效进行检测如基因探针及PCR等技术方法,来测定细菌RDNA基因序列进行判断微生物的死亡或静息状态,现已测定了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20多个微生物菌株的基因序列,随着科学研究的继续深入开展,此问题将会被有效解决,这出现在书中第五、六和十六章。同样对于临床上不断增多的心脏病和休克等病症都是因低级、慢性细菌感染引起,但这些病菌不能够培养,现在也只能用分子基因方法进行检测。在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上对非培养微生物物种和细菌在存活但不能培养状态下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对存活但不能培养的细胞、静息细胞和不能培养细胞复杂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揭开环境中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十三、十四章对此进行了广泛讨论。本论文集还给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即当设计出培养方法和培养基能够适于所有微生物时,我们将会发现所讨论的“存活和死亡”问题的答案和由此所设计出最复杂存活生物的测定方法。

在国内论述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的文章还比较少,只有在发酵工业上有静息细胞方面的论述,由于非可培养微生物主要形成原因是在缺乏营养素、低温、高压、pH和盐溶液浓度的改变及其它因素作用的条件,因此这些微生物能够忍耐环境的交替变化,作为微生物物种存活策略而在自然生长环境生长繁衍或在人体病理下蔓延传播。本论文集就专门提出这种现象是细菌的病理特征还是单一的代谢功能造成,这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且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像本论文集这样全面和深入的专题论述的专著在国内还未见过,它是广大工业、农业、医药、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工程师、研究生等参考使用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好书。 

由于本论文集主要是讲述微生物前沿的专门性新课题,因此所选论文讲述地很深、很专,且具有不同的代表性、专业性和前言性,因此它不适合于一般人员地学习使用,只能用于对微生物或环境中非可培养微生物有深入研究的人员在科研中参考使用或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相应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时借鉴使用,因此本书作为一本新的信息源有较高的专业参考价值。

本书馆藏索书号:Q938.1/N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