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周世水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Plant Cell Culture Protocols>)是由Robert D. Hall博士编写,于1999年由美国Humana出版社取得版权并公开出版发行的。Robert D. Hall根据本人和其它专门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从中精心挑选出37篇有代表性专题论文,所介绍的技术都是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中最为经常使用或应用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易于重复操作和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阐述的技术覆盖了植物细胞培养的来源、维持、操作、应用及长期保存的全部内容,并重点介绍了植物细胞培养上基因修饰和微型增殖技术。许多当前使用的技术已经在主要项目设计应用上产生出高产的各种重要作物,并阐述了许多特殊技术获得的程度和广泛的使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最近5~10年中许多创新性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和大规模工业实践的方法,其价值不仅对科学和世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能够很经济性地改变或拓展现有的植物生产局面。例如转基因植物的大量出现作为代表。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本书内容和特点,拓宽植物细胞培养技术领域的知识面和增加研究开发应用而对本书作出如下总结。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渐进的方式阐述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整个领域中最为经常使用或应用的技术,它提供了最新信息和大量与之相关技术,并充分阐述了且所提供技术和方法都易于重复操作及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首先从植物细胞培养和植物传代开始,通过大米、土豆的愈合组织的来源、保持茎部诱导和在悬浮培养中体细胞胚胎的形成4篇论文阐述如何获取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的愈合组织,接着进一步讲述了各种操作、应用等专门技术。通过木薯提细胞胚胎基因直接或循环用于大规模生产,大米谷物组织的培养,非低温下长期储存菌株,通过野生茎部增殖来繁殖草莓等4篇论文阐述了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专门技术。接着第三部分专门阐述植物体外增殖技术,通过克隆兰花的增殖,肉汁植物体外增殖,水仙花的微量增殖,木质菌株的克隆增殖,蕨类植物孢子纯培养作为增殖方法7篇论文进行基本内容详细阐述和专门应用技术。第四部分讲述了植物原生质体的应用,通过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传代,微型原生质体间接染色传递用单补加线的体于直接生产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传代,单个分离配子的体外发酵等7篇论文讲述了此领域的基本内容详细阐述和专门应用技术。第五部分为基因操作部分,通过花药和微型孢子培养大麦的技术,微型孢子胚胎基因和体外花粉在烟草中的成熟等5篇论文阐述了此领域的基本内容详细阐述和专门应用技术。通过大米通过PEG间接DNA摄取融合到原生质体,植物通过离子轰击或原生质体电子的诱变,玉米通过硅碳化合物的改造等6篇文章进一步详细阐述各种专门应用基因技术。最后部分是代谢物在悬浮培养中的来源和积累,通过可直接通过悬浮培养直接积累蒽醌或生物碱 体外的积累和释放等3篇文章阐述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工业化开发应用。
本书另一特点是重点突出,它针对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微型增殖和基因修饰技术,这代表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两个重要领域并起到最大的作用。清楚讲述了一些技术正变地越来越复杂,如从不同的特殊细胞中分离原生质体,通过基因修饰选择改变后的农作物的表达等内容。
本书对于读者来说最大优点在于所选用的例子容易随读者对自己的材料和研究目的等的特殊需要而调整操作过程和步骤,从而使技术的适应性更强。这样就最大化的减少研究应用中的失败而提高了开发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因此非常值得借鉴。
本书所选专题都以论文形式组成,包括介绍、原材料、操作方法、结果、原因分析、展望等几部分,以及相应的参考文献。这样使读者对于每项技术的优缺点、历史和发展趋势有个一目了然的作用,非常简洁明了,增强读者对有效信息的选择、提高本书的使用效率,非常有效。目前像这样专题性论述专著还比较有价值,值得推荐参考使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一书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它主要是针对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及在农业或园艺方面想拓宽他们的技术而在体外培养的专家,因此适合与科研人员和此领域的专家的技术性资料。同时它也可作为生物工程相关学科研究生以上学生,在学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开发生产植物活性物质方面的详细理论和应用时的参考书。由于本书可作为工业化项目而增加了许多重要庄稼生产的经济性和降低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在开发新的转基因植物和获得广泛的商业应用。因此本书非常值得在众多同类书籍中重点推广。
本书馆藏索书号: Q942/P713
2016 © 版权所有 · 中国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 改版日期:2016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