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作用——理想、无泡流化作用及应用》评介
发布时间: 2019-12-20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37

《流化作用——理想、无泡流化作用及应用》评介


Mooson Kwauk著的《FLUIDIZATION》是由Science Press199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流化作用的专业书籍。


1.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流化状态。本章从基本概念入手,简单了流化状态及其形成水力悬浮性质粒子间作用力等基础知识,并概括介绍了流化态体系及其种类。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理想流化作用。作者利用理想流化体系对工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诸如广义流化作用、流化渗漏及清洗、固体混合及分离、锥性形流化床操作等问题。这些工程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这里还介绍了理想体系在传递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应用。第八章至第十二章:主要介绍了无泡气-固接触体系。该体系强化了气体和粒子的接触,较前部分所述的理想流化作用前进了一步。文章还包括了无泡气-固接触体系的接触效应、类型,非饱和雨淋粒子体系,快速流化作用中的气泡量分布,浅层流化床的分布器作用及其中的粒子行为,非纯液体流动的流化作用等内容。第十三章:气-固、液-固体系的相干分析。本章从现象假设着手,涉及多尺度能量最小化模型,讨论了对液-固、气-固体系的协调。第十四章:粉剂评价。本章进行了实验硬件条件评价及理论分析,对固体在流化床中强化气-固接触行为作了评价,并阐述了Geldart分类法,床体倒塌粉剂特性,三级床体倒塌过程模拟,测试仪器,流化作用和粒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测定边界粒子混合协同作用的方法。第十五章:前景展望。本章总结了前面各章的内容,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2.本书章节

1.流化态

    1. 流化态及形成

    2. 水力悬浮性质

    3. 颗粒间作用力

    4. 流化作用的种类

    5. 流化态体系

1.理想流化过程————从液-固体系的经验推导

2.广义流化作用

    1. 稳态运动

    2. 移动床

    3. 加速运动

    4. 多分散相体系

    5. 计算机软件

3.流化渗漏及清洗

    1. 特性

    2. 均匀粒子

    3. 混合粒子

    4. 实验发现

    5. 固体渗漏及清洗的速率测定

4.固体混合及分离

    1. 相交叉重叠法

    2. 操作偏移

    3. 反流点

    4. 分离度

    5. 混合分离平衡

    6. 多分散体系总流化作用

5.锥形流化床

    1. 现象描述及物理模型

    2. 基本参数

    3. 完全流化状态

    4. 高流化固定态

    5. 锥形流化床操作范围

    6. 锥形流化床操作表及实验验证

    7. 不稳定性

6.移动床的应用

    1. 可压缩介质向上传递

    2. 由压缩空气控制的排水管

7.无泡气-固接触

    1. 气泡流化作用和气-固接触效应

    2. 无气泡气-固接触类型

8.非饱和雨淋状粒子体系

    1. 雨淋状粒子换热器

    2. 多分散粒子

    3. 实验验证

    4. 档板调节及粒子分布

    5. 并流体系中的逆流级

    6. 实验工厂试运行

9.快速流化中的气泡量分布

    1. 模拟纵向气泡量分布

    2. 参数评价

    3. 计算气泡量分布

    4. 特征图

    5. 非理想体系总流化作用

    6. 径向气泡量分布

10.浅层流化床

    1. 分布器作用

    2. 分布器上方的液体流动

    3. 分布器上方的粒子行为

    4. 分布器操作评估

    5. 粒子-气体在浅层流化床中的传递

    6. 活化固体浅层流化床换热器

    7. 并流多级浅层流化床

    8. 作为化学反应器的并流多级流化床

11.非纯液体流动的流化作用

    1. 分散粒子的悬浮

    2. 振荡流下的半流化作用

    3. 对压缩固-固反应的应用

12.液-固、气-固体系的相干分析

    1. 从现象假设到模拟

    2. 多尺度能量最小化模型

    3. 状态参数图

    4. 协调气-固、液-固体系

    5. 流化态规范

13.粉剂评价

    1.  Geldart分类

    2. 床体倒塌的粉剂特性

    3. 三级床体过程模拟

    4. 自动表面追踪仪和数据处理仪

    5. 床体倒塌的定量设计

    6. 量化流化粉末特性

    7. 强化流化作用——粒子尺寸的调整

    8. 流化性质和粒子间相互作用

    9. 测定边界粒子混合协同作用

14.前景展望

    1. 基本机理

    2. -固和液-固体系的进一步协调

    3. 多分散相体系和粉剂设计

    4. 强化液-固操作

    5. 级操作

    6. 目前及新的液-固过程

    7. 无泡气-固接触范例

3. 本书的特点

  本书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对基本原理能做高度的、系统的概括和数字描述,取材简练而全面,涉及到多方面工程实际问题,注意对读者工程技术观点的培养,便于自学。

  该书具有概念清楚,图文形象,重实践的特点,使读者易于掌握。因此,本书不失为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工程专业学生及自学者的必备参考书籍。

本书馆藏索书号:TQ051.1·K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