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风味剂的生物形成》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朱明军
1990年12月英国化学协会食品化学部和植物化学协会共同组织了一个名为“风味剂的生物形成”的国际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聚集从事天然风味化合物研究的研究者,共同探讨天然食品风味剂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论文由R.L.S.Patterson, B.V.Charlwood, G.Macleod 和A.A.Williams等编辑成书,即《Bioformation of Flavours》。这些论文覆盖了由植物、真菌、酵母和细菌生产风味剂,以及通过现代试管和活体培养技术而达到的风味剂合成和改善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通过植物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选育进行风味剂的改善;植物风味化合物的生物形成;新的风味剂的生物途径;手性风味化合物和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植物细胞、微生物和酶工业化生产风味剂。论文集最后讨论了关于新的体系放大的问题以及下游工艺中使用的浓缩和分离技术。
全书共由13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自成一体,单独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对生物风味剂,生物技术和风味剂生产,风味剂的分析等进行了总体介绍,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和风味剂生产,包括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微生物方法,发酵,生物转化,酶,基因工程等;
来自酵母、真菌和细菌的天然风味剂。分别介绍了细菌、酵母和真菌中的天然风味剂;
通过植物培养改善苹果和梨中的风味物质。介绍了改善梨和苹果中风味剂的发展和设想、风味剂培养的目标、培养方案、根据需要改善风味剂以及风味剂的预先筛选等。
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进行风味剂改善。介绍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成风味化合物,利用转化的器官培养生成风味物质等;
通过微生物选育进行风味改善。介绍了菌种收集和筛选,实验室菌种的保藏,影响生长和代谢活性的培养条件,菌种特异性,筛选程序等;
3-异丙基-2-甲氧基嘧胺和其它烷基的生物合成等。介绍了嘧胺的出现,3-异丙基-2-甲氧基嘧胺的生物合成等;
新的风味剂生产的特定途径。介绍了风味剂的重要性质,目前的合成途径,目前风味物质合成的例子,甜味剂等;
手性风味化合物-特性和分析。介绍了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手性风味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离及其应用;
天然产品研究在风味创新中的应用。介绍了天然产品的研究,评价和创新及商业化等;
适用于风味剂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植物细胞。介绍了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进行风味化合物的生产,悬浮培养,分化培养,固定化培养,转化培养,生物转化等;
适用于风味剂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微生物。介绍了动力学研究,产品抑制,固定化细胞反应器,错流过滤生物反应器,鼓泡式生物反应器(kLa确定,风味化合物的生产等);
适用于风味剂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反应器:应用于酶。介绍了具有风味化合物活性混合物的生产(如有机酸混合物),具有风味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的生产(如有机酸,酯,乙醇,乳酸,醛和酮等);
下游工艺:工业中的浓缩和分离技术。介绍了下游工艺,影响下游工艺
设计的因素,下游工艺中的单元操作(离心,萃取,色谱,蒸馏,膜过滤等)。
该书所收集的论文是由国际著名的专家撰写的,覆盖范围广是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它广泛覆盖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风味剂的分析方法以及工业应用和生产等多方的内容。适合于从事天然物质化学,合成有机化学,色谱和质谱,植物培养,植物生理,细胞培养技术和应用微生物等领域的人员参考,另外对于大学学生及其研究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馆藏索书号:TS264-53/B615
2016 © 版权所有 · 中国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 改版日期:2016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