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食品中农药残留:方法、技术和法规》
发布时间: 2019-12-20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59

评《食品中农药残留:方法、技术和法规》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周世水

《食品中农药残留:方法、技术和法规》(<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 Methods, Techniques, and Regulations >)是由W.GEORGE FONG, H. ANSON MOYE, JAMES N. SEIBERJOHN P. TOTH四位相关专家共同编写而成,于1997年由美国JOHN WILEY &SONS公司取得版权后出版发行的。本书还是J. D. WINEFORDNER编写的《化学分析》中第151册,它是关于分析化学和应用专题论文的系列手册,其它150册书名也在本书中列出,以供读者选择参考使用。 

《食品中农药残留:方法、技术和法规》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关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当前和正在出现的分析方法综合的书籍。由于农药残留分析正面临着更快速、更灵敏和更精确的挑战,所以现在可使用的分析工具要求必须不断地改进提高和培育创新出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到实践中。本书还讨论了农药法规和新的分析方法比所想象的方法更具有交叉性,且先进的分析技术可分析以前不能检测的痕量残留农药。由于农药残留不管多少一旦被发现就会激起公众对毒物污染的感觉和要求出台更多的政府法规,而政府法规通常要求有更敏感的检测方法。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求检测方法的独有性,而是提供法规范围内可获得的方法和支持这些法规的相应检测技术。基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科学性和作者希望出现的法规都是为了能够确保公众的健康。 

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本书,必须对本书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掌握。本书内容共分七章,前三章由JAMES N. SEIBER编写,JOHN P. TOTH编写第四章,第五、六章由H. ANSON MOYE编写,最后一章由W.GEORGE FONG编写。本书首先概括性介绍了检测分析方法,包括农药残留的起源,检测范围(LOD)和常用检测方法涉及检测的有效性、检测类型、选择方法时考虑的影响因素等,步骤有样品准备和检测等内容及总结。第二章农药残留检测采用的浓缩、除杂和分级处理,首先要弄清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包括极性和水溶性、辛醇和水的分级系数、挥发性和蒸汽压、亨利常数(Henry’s Law Constant)等内容,再就是常用的浓缩主要样品有水、庄稼和动物组织、土壤等,除杂和分级处理包括检测潜在干扰物质如脂肪、色素及其它因素,而采用共沸蒸馏方法、沉淀法、化学法、离子交换法、交联法等除杂方法,以及常用分析方法的来源。第三章是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浓缩物的再溶、测定及定性和定量。过去的半个世纪对于检测的选择性和测定范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采用重量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准确度可达1ppm。而显色法和色谱分析的应用对检测地选择性和测定范围都有进一步提高,如将无色或非吸收性残留农药转化为可显色或可吸收性物质,在五、六时年代便用于测定DDT等农药残留。以后随着纸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和气相色谱的使用,使检测能力大大提高。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通常涉及所选类型、参数和检测器等内容。由于质谱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独成一章,它可测定物质的质子和元素组成等信息,但不足之处在于检测器昂贵,在5~10万美元之间,还有敏感性差和不稳定等缺点,但可进一步改进。无论如何设计质谱仪,它都包括六个方面:样品输入、离子源、质谱分析仪、检测器、数据系统和真空系统。具体检测使用有气相色谱和质谱仪联用、液相色谱和质谱仪联用两类都详细介绍了样品、离子化、检测、数据处理及考虑因素等。第五章为浓缩和除杂的新方法,主要有筒形固相抽提浓缩(SPE)主要考虑重复性、最少化溶剂用量、速度、成本、自动化等因素和实地浓缩操作性以及最近的改进和对多种药物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浅碟固相抽提浓缩和超临界流体抽提浓缩方法。第六章是酶联免疫法(ELISA),作为时间色谱分析的一种,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主要用于威胁人类健康的杀虫剂检测,同时还用多药物残留测定方法(MRMs)。酶联免疫法涉及到抗体、抗原、交联剂、单克隆抗体、多抗血清和免疫分析等术语,它是采用抗原抗体化学分析方法,要求抗体的生产并达到高度专一性和交叉性反应以及所需的硬件设备,考虑到成本问题,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化学方法将会有更大的分析应用价值。最后一章是法规问题:农药注册、危险性评估和耐受量、残留、分析和监控。内容有国家和州政府法规对农药的注册、非目标物种的危害、食品质量的保护行动等,药物耐受量的建立、产品化学数据、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重要代谢物耐受量及表达、实地药物残留详细数据、建议耐受量水平等,强化内容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要求、总积累量的控制、总摄食量研究(TDS)、美国农业食品安全和检测服务要求、检测程序,药物残留的危害评估包括EPA危害评估步骤要确定农药毒性、致癌性、非致癌性、内分泌系统紊乱,农药残留量的监控。测定方法的要求和有效性涉及样品、分析和数据报告三部分,还对实验室管理给出了具体要求。

本书内容连贯,从基本方法到具体检测步骤、注意事项和方法局限性到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都给出了详细讲述,与国内当前农药残留测定相关书籍相比内容和方法更多、更广,因此它可作为食品卫生检测部门、进出口检验部门、企事业检验部门和实验室要求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很好的借鉴书籍。书中每章都有大量参考文献供读者做进一步详细参考使用,书后还附有化学命名的农药数据表和关键词索引,可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馆藏索书号:Ts201.6/P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