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terogeneous micro and nanoscale composites for the catalysis of organic reactions》
《用于催化有机反应的非均相微纳米尺度复合材料》书评
By 化学与化工学院 许涵
由Ali Maleki等编著的《Heterogeneous micro and nanoscale composites for the catalysis of organic reactions》中文译名为《用于催化有机反应的非均相微纳米尺度复合材料》,于2022年由Elsevier出版。全书共254页,使用彩印。全书按照作者简介、前言、正文、索引顺序撰写。以下为本书介绍。
一 作者简介
罗列了对本书有所贡献者。本书主编为Ali Maleki, 是伊朗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二前言
非均相性催化剂因其易于分离而在催化科学中备受青睐,尤其在操作复杂和产品需要分离纯化的有机反应领域。围绕长期发展中所涌现的微纳米尺度催化剂,本书作者们撰写了16章正文内容。首先,根据成分将微纳米复合物进行了分类,详细讨论了制备与识别方法和体系的化学特性;而后讨论了物理特性(如尺寸、形状、化合物状态等)与效果的构效关系,讨论了这些材料在重要的有机反应(如氧化和还原反应)中的角色、反应后的分离方法以及不同外界刺激(如超声波和光波)的潜在的协同作用;最后综述了非均相微纳米复合物材料在工业的应用成果,对该类催化体系进行了展望。
三本书内容
本书正文共16章,每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微米尺度与纳米尺度复合物的分类
介绍了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金属有机骨架(MOF)、非金属材料、杂化材料、天然基材料和多孔材料
第二章:制备与合成方法
介绍了液液混合法、沉淀与共沉淀法、络合法、凝胶法、固固混合法、液固混合法、浸渍法和浸泡/过量溶液浸渍法
第三章:识别与分析方法
介绍了结构技术、表面结构形貌、光谱学、核磁共振(NMR)、电子自旋共振(ESR)、元素空间分布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电子能量损失谱、吸附-解吸和热技术、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第四章: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性质
介绍了酸碱性、多相酸碱催化剂和微纳复合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作用
第五章: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质
介绍了表面积和孔隙率、颗粒大小和形状和磁性
第六章:形态与尺寸的影响效果
介绍了基于Pt、Pd、Cu等金属所制备的催化剂实例研究结果
第七章:著名有机催化反应
介绍了氧化反应、偶联反应、Mizoroki-Heck偶联和还原反应
第八章:各种有机反应中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列举了40余个文献中分离催化剂的方法,包括离心分离法和磁分离法等
第九章:多孔微纳米复合物
介绍了微孔、中孔和大孔的基本概念,列举了文献中合成多孔材料使用的试剂与方法并通过图例展示了其形貌
第十章:各种有机反应催化剂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性
介绍了均相与非均相催化的优缺点,并列举了文献实例
第十一章:天然基微纳米复合物
介绍了以绿色化学为理念的天然基微纳米催化剂的设计
第十二章:协同光催化效应
介绍了光化学反应、半导体、光催化历史和应用
第十三章:超声波辐照的协同催化作用
介绍了超声的历史、声化学和声催化剂,比较了声催化与传统催化及光催化的机理差异,介绍了超声浴、超声的生物学效应、超声对合成的影响、超声对均相和非均相体系的影响
第十四章:非均相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观点
介绍了根据基体的相而分为三类的复合材料、基于放大相态的问题、基于尺寸的问题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第十五章:非均相微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的转换数(TON)和转换频率(TOF)研究
介绍了其历史、活性位点的研究方法和一级计算催化剂活性位点数量的挑战
第十六章:未来展望
说明了工业污染的现状及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列举了造成污染的化学品
四索引
将术语按照首字母排列顺序,进行了所在页码的标注
本书对参考文献进行了详细备注,在每章末尾均附有参考文献或新闻网站来源,便于产生兴趣的读者自行查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时的额外帮助,让读者有一个更加方便的学习体验;同时彩印清晰,图表丰富,书中插入了众多有机分子结构式、催化剂表征图、反应化学式、催化剂3D模拟图等彩色插图,有助于读者的观察与思考。
ISBN:9780128245279
本馆索书号:O643.3/H589.4
馆藏地:五山校区-外文图书区(外教中心)
2016 © 版权所有 · 中国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 改版日期:2016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