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conversion of waste into fuels and chemicals(Volume 2: chemical processes)》书评
《将废物转化为燃料与化学品的先进技术(卷2:化学过程)》书评
By 化学与化工学院 许涵
由Anish Khan等编著的《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conversion of waste into fuels and chemicals(Volume 2: chemical processes)》中文译名为《将废物转化为燃料与化学品的先进技术(卷2:化学过程)》,于2021年由WoodHead Publishing(Elsevier子公司)出版。本书分为作者相关页、正文、索引三个部分,一共16个章节,每个章节分为4-10个小节,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 作者相关页
罗列对本书有所贡献者的姓名及所在单位。作者工作单位包括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等。
第一章 纳米材料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再生燃料
介绍了全球CO2相关背景、纳米技术及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绿色纳米技术及其未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 喷射压力对引擎中“柴油-废弃食用油”复合燃料的影响
介绍了柴油机的重要替代燃料——废弃食用油,报道了两种油的不同混合比例、燃油喷射压力(FIP)对性能和排放量的影响
第三章 从废物到液体燃料:潜力、进展与挑战
介绍了废物种类(城市固体废物、生物质)、废物处理流程(热解、焚烧、气化、太阳热化学处理、水热处理、发酵、厌氧消化、酯交换)
第四章 废轮胎衍生燃料的柴油发动机性能与排放
介绍了废轮胎及其分类、废轮胎热解(热解油的物理性质、化学组分、热解油的处理流程),发动机性能、燃烧与排放的分析
第五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历史发展、燃料选择、参数优化
第六章 废轮胎转化为燃料和能源
介绍了废轮胎的组分、全球产生量、相关环境问题、处理工艺(热解、气化)、利用方式(燃料、能源)
第七章 由食品废弃物生产可持续能量: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先进生产策略与管理
介绍了食品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关键参数、效率提升方法、沼气升级策略、沼气利用、厌氧消化物利用)、未来发展方向,
第八章 从渔业废弃物与废水中生产生物燃料、生物活性化合物和肥料
介绍了当前渔业废物与废水引发的难题(鱼类产量与消费量、渔业废弃物的产生、环境影响、环境法规)、渔业废物与废水的处理(渔业废弃物政策、处理方法、二次利用及其优势)、渔业废物的特点(组分、宝贵之处)、渔业废物与废水转化为有用材料(高效环保处理、生物乙醇、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他途径)、渔业废物与废水的前景与潜在用途(在生物乙醇、肥料、生物活性化合物、生物柴油与沼气四个方面)
第九章 从二氧化碳中生产太阳能燃料和化学品的前景与现状
介绍了光催化与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光合作用、金属配合物催化CO2还原)、光催化的瓶颈、利用半导体的多相光催化(工作原理、粉末光催化剂、TiO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器配置)、均相光催化(光敏剂)、电子给体、光电催化(光电催化电池的分类)、人工光合作用的有趣方法(H2还原CO2)
第十章 废弃组件的能量回收潜力评估
介绍了绿色技术对能量回收的倡导,提出将生活及生物垃圾就地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实现零碳排放;提供了沼气系统的设计材料与方法,对生物反应器模块的电能产量进行结果计算与讨论
第十一章 先进车辆系统与技术:经济与环境影响
这种飞行运输技术的背后愿景是设计一种经济、安全、环保的全球运输模式。介绍了材料与模拟过程(数值求解概念),并报道了案例,如飞行汽车的风能建模、风能转化、发电机建模、电池建模、结果优化与讨论,对飞行汽车的外部气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其机载性能和飞行器气动特性进行了模拟。
第十二章 废塑料通过热解和在线转化选择性生产轻质烯烃和氢
介绍了话题背景、两步法的实验实例、实验结果分析(热解与管路热裂解/催化裂解/蒸汽重整)
第十三章 城市固体废弃物转化为燃料的可持续管理:展望美好明天
介绍了其全球整体统计数据的概述、经济可行性、社会文化地位、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管理方法之热方法(气化、液化、水热碳化等)
第十四章 巴西城市固体废弃物低热值评价的抽样成分
介绍了其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取样和样品制备、实验室样品表征分析)、结果与讨论(本质和近似组成、较高和较低的热值、由物理组分预测低热值)
第十五章 多金属氧酸盐在将塑料废物转化为燃料油中的作用
介绍了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酸性、热稳定性、多金属氧酸盐催化的不同模式;热解塑料的不同方法、反应系统、催化剂(沸石、介孔硅材料、多金属氧酸盐、陶土材料);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塑料热解、催化机制、产物分布、反应条件影响(温度、催化剂/高聚物量之比、釜尺寸)、经济效益
第十六章 基于生物聚合物废料的生物材料薄膜在压电应用中的作用
介绍了用于压电应用的生物材料(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氨基酸、肽和胶原蛋白)、重要参数(压电常数、膜厚度、抗拉强度、分子导向、晶体结构)、作为纳米发电机的前景、其他应用前景(振动传感器、健康监测器)
三索引
罗列了部分关键词及其出现的页码。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全书彩印清晰,文字内容辅以大量公式、建模流程图、反应过程图、数据图、思维导图等,易于构建思路。
ISBN:9780323901505
本馆索书号:X7/A244.3/V.2
馆藏地:五山校区-外文图书区(外教中心)
2016 © 版权所有 · 中国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 改版日期:2016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