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rality at the Nanoscale:Nanoparticles, Surfaces , Materials and more》书评
发布时间: 2025-04-21      来源: 图书馆    浏览次数: 10

《Chirality at the Nanoscale:Nanoparticles, Surfaces , Materials and more》书评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孙志红

一、概述

《Chirality at the Nanoscale:Nanoparticles, Surfaces , Materials and more》由德国Wiley-VCH出版社出版于2009年,作者为超分子领域的的专家David B. Amabilino教授。本书主要阐述了纳米颗粒、界面组装体和纳米多孔材料在分子尺度上的手性,可供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和光谱分析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二、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0.1-100纳米尺度物质的手性研究,通过纳米尺度探究分子及其聚集体手性表达规律,为手性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全书12章系统阐述手性纳米颗粒、凝胶、聚合物、界面组装材料及纳米多孔材料等研究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分子尺度的手性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手性的发展起源和基本概念,包括同手性、对称性、手性翻转和对称性破缺等,并简要介绍了表征手性材料的光谱方法,包括旋光光谱、圆二色谱、拉曼光谱和振动圆二色谱。

第二章 手性超分子

本章主要介绍通过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构筑超分子手性聚集体,并探讨其在手性存储、手性识别和手性传感方向的应用。

第三章 手性纳米颗粒

本章主要介绍手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纯化、表征以及在不对称催化和手性识别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凝胶作为功能纳米纤维的媒介

本章重点探讨基于弱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手性凝胶材料,系统介绍有机凝胶和水凝胶的典型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表征方法,这类软物质在功能材料构建中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

第五章 聚合物的手性表达

本章详细介绍了手性聚合物的构筑方法,包括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调控手性聚合物的合成以及非手性聚合物的手性诱导。同时还对聚合物的手性记忆以及手性模板进行了介绍。

第六章 超高真空条件下金属表面分子和超分子手性的纳米级探索

本章重点阐述界面手性超分子自组装这一构建功能性手性材料的关键方法,具体探讨了金属表面一维/二维手性材料的构筑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单分子层手性识别研究。

第七章 扫描隧道电镜表征物理吸附单层的手性表达

本章重点探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表征液/固界面物理吸附单层的手性表达形式,包括多晶型结构、消旋体混合物、手性分子与非手性分子的组装行为等典型模式。

第八章 空气/水界面两亲分子手性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系统阐述两亲性手性分子在气/液界面的自组装行为,重点解析其二维单层有序结构与三维晶体构型的形成机制,并探讨这类组装体在生物分子识别与晶体定向生长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九章 液晶中的纳米立体化学

本章系统阐述手性液晶材料的结构特性与构筑策略,重点解析近晶相、胆甾相和向列相液晶中的手性表达机制,并详细介绍基于对称性破缺和手性拆分原理设计香蕉型、弯曲型及棒状液晶分子的合成方法。

第十章 晶体生长中的纳米手性:结构和异质平衡

本章首先介绍了手性晶体的几种超分子作用力,包括氢键、π-π堆积和静电相互作用力,进而探讨基于对称性破缺和手性拆分策略的手性晶体材料定向构筑技术。

第十一章 纳米尺度的开关:手性分子开关

本章系统整合手性翻转与光电分子开关功能,重点阐述基于偶氮苯/二芳基乙烯光响应基团的光控手性开关设计,通过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分子手性的精准调控。同时深入探讨手性荧光分子的调控机制,以及手性分子马达与分子机器的构筑原理与应用。

第十二章 手性纳米多孔材料

本章将手性纳米多孔材料分为三类:金属有机多孔材料、多孔氧化物及其复合物和介孔二氧化硅,并对这三类纳米多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典型结构进行了概述。

三、编写特点

本书的编撰特点在于其聚焦纳米尺度的手性,内容针对性强,同时涵盖了纳米尺度各种聚集体的手性研究进展,文献翔实,对于研究分子手性和超分子聚集体手性的科研工作者大有助益。

 

 

本馆索书号 :TB383/C541

馆址: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外文图书区